衛教資訊 - 產婦知識
[2013/02/08]中醫特有理論轉骨調理

前言
為人父母,總是望子成龍、望女成鳳,期待能「歹竹出好筍」,希望自家的小孩別輸在起跑點上,身材能高人一等。因此越來越多父母重視孩子青春期的轉骨調理。適當地使用合於孩子體質的中藥調理方,除了能幫助孩子身體強健,更能使其第二性徵發育健全。反之,不當用轉骨方,則可能造成賀爾蒙分泌異常、早熟,甚至引發副作用,到頭來反而是揠苗助長。

轉骨的理論
依據中醫觀點「腎為先天之本,脾為後天之本」。小孩長得瘦小,不外乎為先天不足、後天失調,所以補腎、補脾就是轉骨期治療調理的重點。

轉骨期
青春期的轉變,主要是由內分泌調節,包括大腦皮層、腦下垂體、甲狀腺、生長激素、腎上腺等相互作用,同時影響卵巢、子宮、睾丸的生長發育。此時,小孩會快速長高,第二性徵會顯現,如長出腋毛、陰毛,以及女性乳房發育、月經來潮,男性睾丸變大、出現夢遺。除了骨骼和肌肉的生長,脂肪量和脂肪分布也會發生變化,精神和心理也會產生轉變。

治療時機
女孩約於十二至十三歲,初次月經來潮之時。男孩則於青春期開始變聲或約國二時。在此年紀之前的兒童,亦可根據體質,做適當的調理,以為將來奠定根基。

關於身高的二三事
長高與否完全取決於「生長板」是否閉合,尤其是大腿骨上下兩端的生長板。一旦生長板的軟骨細胞停止分裂,不論什麼仙丹妙藥,或是運動等外來刺激,都已無濟於事。
生長板是否閉合,可透過X光檢查得知。一般女孩在月經來潮的前後兩年,約14---15歲。男孩約在16---17歲時,生長板便關閉而停止分裂。
小孩的成長並非呈現平穩的逐漸上升,而是梯形曲線上升,有些小孩會有一段時間毫無長進,再突然快速長高。一般而言,小孩的生長在青春期前每年約可增加4.5公分。到了青春期則迅速長高,有的男孩子甚至可長高30公分,女孩子則長高20---25公分。

轉骨調理:補腎
腎主藏精,而精能生髓,髓居骨中,所以有「腎主骨」的論點。如果腎精虛少,骨髓的生化之源不足,不能營養骨骼,就會出現生長遲滯。 許多補腎藥材都能促進骨骼發育、幫助長高,如六味地黃丸、冬蟲夏草、補骨脂、黃精等。但六味地黃丸由於滋膩礙胃,過食恐有腹脹、胃口變差的副作用,故需要有適當的加減。此外,如四物湯、九層塔頭,只要適當運用,也有強化骨骼細胞分裂的功效。

轉骨調理:補脾
唯有食慾好、消化能力好,脾胃功能健全,才能確保食物及藥物營養的吸收。芡實、山藥、薏仁、茯苓等都是常用的健脾藥材。六君子湯、四神湯也是耳熟能詳的補脾良方。

適當的睡眠很重要
古人說得好:「一暝大一寸」。
青少年應有充足的睡眠,因為睡覺時腦下垂體會分泌促生長激素,睡眠時生長激素的分泌是清醒時的7.5倍,而生長激素正是促進人體生長發育的重要物質。因此,小孩半夜不睡覺,看書、打電腦,甚至和父母去逛夜市,都不符合健康原則。青春期的孩子最好在晚間10點至10點半就寢,11點前能進入熟睡狀態,並且能睡足8小時。

飲食作息調理
現代青少年生活條件優渥,營養的攝取是不患寡而患不均。為人父母的,不應一味地滿足孩子的口腹之欲,放任其喝飲料,吃薯條、炸雞及油炸物等各種高熱量食物。應以低醣類、高蛋白飲食為主,因為高醣類食物會阻礙生長激素的分泌。平時宜多吃奶、蛋、豆、魚、肉類再加上蔬果等,才有利於身高成長。 而女孩子在月經開始來潮的時期,更要攝取足夠的鐵質,以避免貧血的產生;適時地使用以四物湯加減的中藥,也有幫助。
中醫認為,使用富含膠質的中藥,如肉蓯蓉、石斛、山藥、當歸、黃精、菟絲子、枸杞、大棗等可以強化骨髓細胞的分裂。富含動物性膠質的食物有豬皮、豬耳朵、豬筋、豬蹄、海蜇皮、海參、雞爪、青蛙腿…等。而富含植物性膠質的食物則是黑白木耳、蓮藕、紅鳳菜、川七葉、海帶、昆布、海菜、髮菜…等。
人體骨骼的組成與鈣、磷密切相關,而鈣、磷的吸收需要維生素D,維生素D的形成又需要日光。所以兒童時期,除了應多吃含鈣、磷、維生素D的食物,如奶類、五穀雜糧、堅果、豆類等。還應讓孩子多到戶外活動,曬太陽。
錳也直接參與鈣、磷的代謝,鋅和錳又透過影響蛋白質的合成,對骨骼的發育產生作用,所以鋅、錳可以加速骨骼的生長。許多補腎強筋壯骨中藥,像是補骨脂、續斷、杜仲,就含有高量的鋅和錳。

運動
運動可以促進肌肉韌帶的生長發育,刺激軟骨的生長,所以在生長板未癒合前,適度的運動,例如打籃球、游泳、跳繩,都是很好的選擇。此外,要多給孩子溫暖和關懷,使他們精神愉快。因為精神經常處於緊張或壓抑狀態,會引起內分泌失調,導致生長發育不良。

結語
轉骨的目的,除了讓孩子可以長高外,更重要的是:讓孩子可以成功地由孩童發育成健壯的成人。所以轉骨的目的尚包含讓孩子的第二性徵發育健全。 青春期同時也是體質轉變的特殊時機,掌握此一階段調理孩子的身體,將讓您對孩子健康的照護收事半功倍之效。

 

信詠馨中醫診所 周秀玲醫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