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- [2011/08/18]三伏天天灸療法簡介
-
效果-
1、什麼是天灸療法?
天灸,又稱三伏灸,是中醫醫學的一種治療方法,在每年的頭伏、中伏、末伏這三天,選用一些辛溫香竄、逐痰利氣的藥物,如:白芥子、細辛、麝香……等,貼敷於背部相關腧穴,是應用氣候炎熱,有助於藥物經皮吸收,可達到溫陽利氣,驅除肺中內伏寒痰的目的。它结合了時間醫學、針灸、中藥等各方面的優勢,操作簡單,痛苦較少,比較適合兒童或婦人等較怕痛的患者。
2、為什麼要選擇三伏天進行貼藥?
三伏天的初伏是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,中伏是第四個庚日,末伏為立秋後第一個庚日。庚日在五行中屬金,根据中醫学理論,肺屬金,肺系疾病在庚日治療的效果最好。另外,三伏天又是夏季最熱的時候,根據《内經》所述,人與自然界是相應的,人體的陽氣和自然界的陽氣,都具有「生于春,旺于夏,收于秋,而藏于冬」的特性。在夏天,陽氣最旺,特别是三伏天,屬陽中之陽,此時對人體進行治療能增强陽氣,對於秋冬季節易發的“寒質”疾病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稱為“冬病夏治”。並且三伏天時,人體皮膚鬆弛,毛細孔大開,此時藥物更容易渗透皮膚,刺激穴位,達到疏通經絡,調節臟腑,治病强身的功效。
3、什麼疾病適合進行天灸療法?
以呼吸系统疾病的療效最佳,如支氣管哮喘、慢性支氣管炎、過敏性鼻炎、各種慢性咳嗽、體質虚弱容易感冒等。
其次小兒慢性腸炎、腹瀉、消化不良、厭食、胃痛等,及成人關節痛、腰痛、肌肉疲勞等疾病也有不錯的療效。4、天灸的效果如何?
天灸最早見於唐代孫思邈的《千金要方》,該書記載:“用旱蓮草捶碎,置手掌上,當兩筋中(間使穴)以古文錢壓之,繫之以故帛,未久即起小泡,謂之天灸,尚能愈症。”近年來已有多項臨床實驗證實,天灸對於多種疾病具有顯著的治療作用,並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力。尤其對於支氣管哮喘、過敏性鼻炎等,如能持續貼藥3年,對預防復發有非常理想的效果。
5、三伏天天灸療法有什麼禁忌症?
因敷貼的藥膏中含有辛溫香竄、逐痰利氣的藥物,因此懷孕的婦女忌貼藥。其他如皮膚容易發生嚴重過敏者、肺结核、支氣管擴張、急性咽喉炎、發燒、二歲以下幼兒及體弱老人都不宜進行敷貼治療。
6、貼藥後有什麼注意事項?
(1)貼藥時間一般約無四小時,但因患者年齡不同,體質不同,如貼藥後覺得局部發癢、灼熱、刺痛,可縮短貼藥時間。如貼藥後無任何不適反應的,可延長貼藥時間至6小時。
(2)因為敷貼的藥物中含有辛香刺激的藥物,貼藥後局部皮膚出現發紅的現形,有些皮膚較敏感者會起水泡,甚至水泡消失後會留下淺淺的疤痕,這都是正常現象。如穴位上皮膚起水泡,效果會更好,這表示所貼的藥物已由皮膚渗入穴位經絡,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。貼藥後如皮膚出現水泡、紅腫,應小心護理,可塗抹濕疹藥膏或紫雲膏,並避免抓破引起感染。
(3)貼藥的同時要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,不要貪凉,不要吃肥甘厚腻、生痰助濕的食物,禁食海鲜、蝦、牛肉、鴨、鵝、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等易發物,以免影響治療效果。
(4)貼藥時應注意溫度的調節,避免劇烈運動,以防汗水造成藥物流失無法附。此外亦不可飲冷受寒,以免阻礙氣血循環,降低療效。7、三伏天天灸的現代研究機理是什麼?
現代實驗研究證實:貼藥後能增强人體非特異性免疫力,血中嗜酸性顆粒细胞明顯减少,皮質醇顯著提高。穴位貼藥通過刺激穴位及藥物吸收,對肺部相關的物理、化學感受器産生影響,直接和間接的調整大腦皮層和自律神经系统的功能,改善人體的反應性,增强抵抗力。
8、患者自己帶藥回家貼可以嗎?
不可以。天灸的藥物製劑,一般是在使用時製作,新鮮敷貼,特殊情形下可以冷藏保存再做使用。但是由於疾病不同,所貼的穴位不同,而且同一位病人每次貼藥的穴位也會做調整。一般患者及其家屬不一定能够掌握穴位,準確定位,因此,還是應該到醫院或診所由醫師進行診治。
以上內容由周醫師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