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黃耆
黃耆屬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藥用其根,在中國北方各省均有分佈,歷史上總以山西和內蒙所産者最爲正宗道地,以其根條粗長、皺紋少、質堅而綿、粉性足、味甜而享譽海內外。
黃耆是最常用的益壽中藥之一,曾有人用電子電腦計算中、朝、日三國的中醫處方,篩選出25種最常用的中藥,黃芪則位居十一。黃耆味甘,性微溫,入肺、脾經。黃芪古名黃耆,考黃耆之名,很多醫書皆說:「耆,長也,本品色黃,爲補氣之長,故名。」清代醫家黃宮繡也認爲:「耆芪,爲補氣諸藥之最,是以有耆之稱。」此外,也有醫家說它「能補五臟諸虛」,或曰「肌表之氣,補宜黃芪」,或曰「凡中氣不振,清氣下陷者最宜」。總結古今醫家之言,黃芪具有補中益氣,固表止汗,利水消腫,托膿生肌四大功效,凡一切體弱氣虛之人和各種慢性消耗性疾病,均可用之。包括中氣不足,各種內臟下垂疾病,表虛自汗,盜汗,氣虛浮腫,反復感冒,癰疽不潰或久潰不斂等。
據近代研究發現,黃耆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硒,因而可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和延緩細胞衰老。藥理試驗證實:黃耆可延緩人的自然衰老過程,延長細胞壽命1/3左右,使自然衰老的細胞由61代延長到88~89代,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作用。此外,黃耆可促進血清和肝臟蛋白質代謝,其多糖能明顯促進抗體形成,增加機體非特異性抵抗力,增加末梢白細胞總數,起到強壯作用,減少病毒的致病性。還有類似維生素E和C的抗氧化作用與調節免疫功能,有利於人體健康長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