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- [2011/11/01]產後坐月子-中醫談體質調養
-
坐月子可說是中國人的傳統,只要是中國人,不論海內外,多少都曾聽長輩提起坐月子的重要性。坐月子為什麼如此重要?
產後中藥調理注意事項
一般懷孕至28週時可先諮詢合格中醫師進行孕期調理至生產為止,才能為產後恢復奠定良好基礎。
生產完請合格的中醫師診治,開立產後中要調理處方,勿自行到中藥房購買中藥進補。有些人生產時出血較多、子宮收縮比較差,或者容易腰酸背痛者,如此多的變數,產婦個別體質又有所差異。若自行到中藥房購藥,容易出現問題,例如燥熱體質的人反而越補火氣越大;容易腹瀉的人則是一進補就腹瀉,或者產婦感冒還在進補等問題。未經由醫師診治處方,想做好月子就得碰碰運氣。
女人改變體質的機會一生中只有3次,一次是初潮期,一次是坐月子時,最後一次則是更年期,女性應該好好把握這些期間,將身體調養好。
食膳多變化為產婦調理健康
以往的人坐月子天天吃麻油雞!而現代我們學會在月子餐做變化,但這些食膳扔仍須由產婦的體質來斟酌,以下依一般體質的產婦,做一些簡單的藥膳介紹:
1.麻油雞:公的土雞一隻、老薑、米酒、麻油。體質屬熱者,麻油可最後再淋上,勿同炒;或少加一些麻油,以免過於燥熱。(燥熱體質勿服,改以苦茶油代替)。
2.加味四物湯:四物湯即當歸(當歸頭、當歸身、當歸尾)、川芎、地黃(生地、熟地、乾地)、芍藥(生白芍、炒白芍、赤芍),這些藥材可與新鮮的海魚、鰻魚、土雞,或子排同煮。以上藥材須以產婦體質加減使用。
3.加味八珍湯:八珍湯即四物湯加上黨蔘、白朮(生白朮、炒白朮)、符苓、甘草(生甘草、炙甘草),煮法同四物湯。亦須依體質做藥味的加減。
4.加味十全大補湯:即八珍湯加黃耆(生黃耆、炙黃耆)、肉桂(或清華桂),煮法及加減同四物湯。
5.炒杜仲粉:可用來與腰花、豬肝同煮。
6.產後哺乳:產婦可以多食用紅豆湯、豆芽青菜湯、豬蹄花生湯或海鮮類等。忌服高麗參、洋參及炒麥牙,易退乳。
此外,如干貝燉土雞湯、排骨湯、豬肝湯、桂圓紅豆湯、燉豬心等,都能作為變化的佳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