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- [2011/08/18]痛經衛教食療
-
痛經是指婦女在月經來潮期間或月經前後,出現小腹疼痛或甚至痛連腰腿的一種常見症狀,一般還會伴隨著食慾不振、心煩易悲、倦怠乏力等不適,往往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。
現代醫學將痛經分成兩大類: 原發性痛經 與 繼發性痛經
原發性痛經是指骨盆腔內無特殊病變的痛經,通常在初經後一、二年即發生,在結婚生育後減輕或消失。
續發性痛經是指骨盆腔內有病變所導致的痛經。如子宮內膜異位、子宮肌瘤、骨盆腔發炎、卵巢腫瘤、骨盆腔充血等,要詳細問診及檢查,才能找出病因,對症下藥。
中醫認為婦女在經期與月經前後,生理上氣血較平時變化急驟,必須詳查疼痛的時間、部位、性質及考慮個人月經週期狀況,加上本身體質與舌診、脈診和参,依中醫辨證論治來治療。
寒凝型
症候:小腹冷痛,腰背痠痛,經量較少,經色淡,偶有血塊,甚至畏寒腹瀉。
‧椒薑羊肉湯 花椒3克、大蒜5克、生薑10克、羊肉100-150克切片加鹽少許,煮湯。
‧桂心薏米粥 桂心(末)5克、薏苡米50克、粳米50克。先將薏苡米、粳米煮粥,待粥將熟,放入桂心末拌勻再煮10分鐘,一日二次。
‧山楂桂皮飲 山楂肉10克、桂皮5克、紅糖30克。在月經前4-5天,水煎飲服到經止。熱鬱型
症候:小腹脹痛拒按,有灼熱感。經色暗紅,質稠或夾血塊。
‧絲瓜蓮藕湯 鮮絲瓜切片、鮮蓮藕切片,加生薑三片水煎代茶飲。
‧油菜粥 粳米50克、油菜適量切爛,待粥煮至半熟,放入油菜熬爛,做早餐食用。
‧甘蔗赤豆粥 赤小豆15克、甘蔗葉100cc。先將赤小豆浸泡分鐘後,與粳米一同放入鍋內煮粥,待粥至濃稠時,放入甘蔗葉稍煮10分鐘,即可食用,早晚食。氣血虧虛型
症候:小腹隱隱作痛,喜揉按,且有下墜感,月經量少,經色清淡,面色蒼白無華。
‧耆歸蝦米湯 黃耆10克、黨蔘10克、當歸8克、蝦米30克。將黃耆、 黨蔘、當歸,用水浸泡30分鐘後,放入鍋內煮20分鐘,再放入蝦米入鍋煮熟,用薑、蔥、味精、食鹽調味飲湯吃蝦米,一日一次連服七天。‧白耳瘦肉湯 白木耳30克、瘦肉適量、大棗10枚。先將木耳泡發,用此湯加水與瘦肉及棗肉同燉至爛熟作 正餐食用。
‧花生枸杞雞蛋湯 花生仁100克、枸杞20克、大棗10枚、雞蛋2個。先將花生仁、枸杞子煮熟,然後放入大棗、紅糖、雞蛋,再煮片刻即可食用,每日一次連服七天。肝鬱氣滯型
症候:小腹或兩側少腹脹痛,經量少,脅下或乳房脹痛。
‧佛手玫瑰花煎 佛手、玫瑰花各10克,加水300ml煎服。
‧白芍豬肝粥 白芍10克、川七3克、元胡5克、研末備用,用粳米適量煮粥,待粥將熟,放入上藥拌勻再煮10分鐘,一日二次。痛經的治療應在月經前一周即開始服藥,體質虛弱者則平時持續調養。平時生活應規律,避免勞累、過度運動,少吃冰冷、辛辣食物,保持愉快的心情。